在大家身上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学的英语课并不少,考试得分也不低,但是真正让自己去说英语的时候,却是很难开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以下是学大老师为大家带来的为什么我们都是哑巴英语的内容,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有时自己掐指一算,从时间上来说,居然已经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可是却仍然开不了口,既震惊,又失落。这是我们这一代很多人的感受。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那么多的哑巴英语?
1、从根源上讲,归咎于传统教学方式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可以称为文法翻译法,像我们小时候,课堂上,教师完完全全是主体,全部的课堂时间都是教师的独角戏,正襟危坐的学生从头到尾,除了偶尔极少数的被提问到,大都是紧闭嘴巴,无从张口,被动接收所有信息。课堂内容以教授语法知识为主导,见词见句先翻译,轻视听英语,说英语的训练。严重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强调教师一味的灌输,灌输,再灌输。
生词那么多,语法那么烦,没有机会听,没有机会说,完全要靠脑子记,加上缺少令人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这种英语学习方式现在想来,真的是让人情何以堪?只有少数特别优秀的学生在考试成绩揭晓时能体会到收获短暂的快乐外,大多数学生无乐趣可言。没有乐趣,一定没有兴趣,课堂结束,学习也结束,除了必须完成的作业,不会再去接触任何关于英语的东西,哑巴英语不足为奇。
2、从知识,技能与能力相区别的角度考虑
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语言知识就是指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的知识,语言知识是对语言实践的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是对语言运用的理性认识。
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语言技能是语言实践行为。
能力则是学习者对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经过内化的产物。
语言能力,最终要拥有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请注意,“译”放在最后,是听说读写能力具备以后才需要强调的能力。
传统文法翻译教学模式下,重语言知识,轻语言技能。因此,纵使学生学得再好,掌握的仍然只是一定的语言知识而已,而运用这些知识的技能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中无法传授,课后又缺少实践演练的机会。因此,绝大部分学生都不具备进行交流的语言能力,而语言本该是进行交流的工具。大学毕业,学了十几年英语,也可能就能打个招呼,说个Hello,说个My English is poor.然后悄悄溜走。
3、从二语学习的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角度考虑
没有大量目的语可理解输入和可理解性输出的语言学习,就好像在旱地学游泳一样,可能能学到点游泳的姿势,理论上的技巧,但离真正学会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可理解性输入是二语学习的基础,但仅有输入,没有输出,还远远不够。因为只有在输出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去选择和运用所学到的语法规则和语言知识,在运用时考虑语言的准确性,并在互动中接受反馈。
语言输出是一种学习者对语言认知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加强学生的语言意识,伴随不断的实践,反馈,更正,最终实现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一些学生在书面表达时,语言输出情况相对较好,那是因为有足够的时间推敲字句,斟酌语法。
而当需要口头表达时,因为没有太多的时间来考虑如何组织句子,注意语法的准确性,于是要么说出来的语言支离破碎,错误百出,要么干脆不敢开口,沦为哑巴英语。
哑巴英语可谓传统英语教学之殇,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结果却无法令人满意。好在,随着英语教学的改革,语言输入和输出并重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相信那些年我们作为语言学习的主体却全然被忽视的经历不会在现在的孩子身上出现。
以上就是学大老师为大家带来的为什么我们都是哑巴英语的内容了,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感悟,把学习到的英语运用到实际中。